江之島│自然系、信仰系、網美系,三大旅人小步遊
湛洋反射著波光,雙頰迎接相模灣的海風──江之島,揉捻樸質風情,在旅人喧騰之聲下,仍存留一脈閑靜緩慢步調。自江戶時代的小漁村,躍升成奧運亮點之所,江之島的千變萬化,令各式旅人趨之若鶩。 自然系旅人 自然系旅人深愛晴空藍海、峻石壁俏,江之島以浪濤為刻刀,雕砌著動人的景致,想擁天抱海,在周長僅4公里的江之島來說路途不遠,翻越重重神宮,旅人逐漸稀疏,在告別 …
湛洋反射著波光,雙頰迎接相模灣的海風──江之島,揉捻樸質風情,在旅人喧騰之聲下,仍存留一脈閑靜緩慢步調。自江戶時代的小漁村,躍升成奧運亮點之所,江之島的千變萬化,令各式旅人趨之若鶩。 自然系旅人 自然系旅人深愛晴空藍海、峻石壁俏,江之島以浪濤為刻刀,雕砌著動人的景致,想擁天抱海,在周長僅4公里的江之島來說路途不遠,翻越重重神宮,旅人逐漸稀疏,在告別 …
「等待,是為了更美的相遇」 飲食之於旅行,像是蛋糕上一顆草莓,為旅途增添顏色與酸甜,留下動人回憶。 蒔味隨四季流轉,順應風土而生,味蕾巡航,從 東北 開始,六縣六名物,順遊周邊最美景緻,喚醒初次造訪日本的感動。
學生時,總以為恆春的夜晚,是在喧騰而五光十色的墾丁大街,綻放精彩;受到旅人玩心公益旅行 邀約,首度探訪 大光 社區,才知道有些熱鬧非凡,早已在海中悄悄進行──這裡是墾丁後壁湖潮間帶,有著廣袤珊瑚礁海蝕平台,另一端,則偶有鵝鑾鼻燈塔光芒攝入眼眸,換上溯溪鞋,隨著導覽員芊芊姐,在礁岩中尋找微光。
夕日渾圓,輝映著最後一抹光暈,渲染一片本該是透徹如藍寶的汪洋,搖槳,逐浪而至,270度廣袤視角,親見那像是沾染著海水般、極飽滿扎實的鹹蛋黃,逐漸吞沒地平線,散盡最後一點亮,然後熄滅。 歡迎來到,後灣社區。
「思啊想起,楓港過去呀伊嘟是車城」~思想起 一首隨興而唱的民謠,搭配月琴悠揚樂音,雖然歌詞沒有唱到「 恆春 」,卻儼然是小鎮的代名詞──即是 恆春 三怪註1。有人說,小鎮旅遊該是慢遊,曾經,我們在小春日和的季節,介紹過國境之南的旅遊提案,今天,跟著 旅人玩心公益 旅行,由「森社場所」老司機帶路,發掘古城日常。
文學,往往反映作者內心渴望,借窺伺他人情事的本多繁邦視角,從充滿遺憾的青春戀事到色衰滅絕的冷清結局,《豐饒之海第四部:天人五衰》,像是敘述著大文豪在死亡美學與輪迴轉世意念下,仍堅持決心不屈撓。把死亡當作滅絕美學的 三島由紀夫 ,走訪日本關東、京都、四國,只為了寫出鮮明而感動的故事。
翻過喧騰的西岸,宛如世外桃花源的東岸,山海峻秀令人不自覺提取時間,虛擲於此。點一杯咖啡,就能坐擁海景;來一份早餐,便喫四季風土, 發現‧花縣 ,除了太魯閣、七星潭,那些熟透如蜜的景點,這次,換一處地方,消磨人生。
鮮明織色,以木板活阪印刷刻畫江戶人生──浮世繪,令歐洲貴族也風靡的畫風。撇除那壯麗富士《富嶽三十六景》的耆老畫家─葛飾北齋,另一巨擘 歌川廣重,(與前者和喜多川歌麿,並稱浮世繪三傑),以風景畫之稱;身後的 馬頭廣重美術館 ,更呼應畫作,由享譽國際舞台的隈研吾 所設計,師法自然,令人沐浴其中。
翻越山脈,日陽和暖,稻波綠影隨風搖曳,鮮少人車熙嚷,有的,是太平洋濤聲呼喚旅人。在台灣淨土之濱── 台東 ,繾綣山海嵐色,蘊含文青藝術,在動靜之間觸動心靈。
當人骨,變成一種藝術,是讓人心生畏懼?還是嘖嘖稱奇?全球共有7座以「人骨」為名的教堂,這些 人骨教堂 坐落於義大利、法國、捷克,甚至遠至南美洲的祕魯;其中,又以捷克教堂榮為世界遺產,在莊嚴的氣氛中,讓我們拋開恐懼,一探祕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