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州佐賀│ 吉野里歷史公園 ,穿越彌生時代
俗話說: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。」翻閱日本歷史,人們多半對豐腴富饒的江戶時代、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略有了解,但更早之前的彌生時代,像是個遙不可及的幻夢歷史,其實,在佐賀便擁有全日本最大彌生遺跡 – 吉野里歷史公園 ,見證著貧富階級的誕生,打破對古人的刻版印象,走訪日本文化的起點吧!
俗話說: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。」翻閱日本歷史,人們多半對豐腴富饒的江戶時代、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略有了解,但更早之前的彌生時代,像是個遙不可及的幻夢歷史,其實,在佐賀便擁有全日本最大彌生遺跡 – 吉野里歷史公園 ,見證著貧富階級的誕生,打破對古人的刻版印象,走訪日本文化的起點吧!
薰風拂面、楊柳垂枝,小舟緩行漫水鄉─柳川,有「九州威尼斯」之名,春燦櫻緋、夏綠碧蔭、秋之蕭瑟、冬伏暖被,四季皆有風情。從福岡天神搭乘西鐵到 柳川 ,僅需時1小時,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體驗。
「以草為枕,露宿於野。」是為《 草枕 》。 既旨在消遙自在,便不以都市喧騰為旅圖。在日本百家大放異彩的明治年代(1868~1912),政治、經濟,文化皆以西方為準則,文學則自然主義當道,跟著大文豪 夏目漱石以「非人情糾紛」的寫景寫意小說《草枕》,踏訪九州 熊本 山林,尋人生自在消遙。
夜景之所以迷人,在於它有生活軌跡與人們記憶,一盞燈,可能是家人引頸期盼、可能是小店飽足胃腸、可能是文化傳承,也可能是為行人指一條路。於是燈火如光龍蔓延、如地毯般舖蓋,讓夜,不孤單。燈火熠熠的璀璨光芒,夜太美,讓全球甘願統計「世界 三大夜景 」,當然,日本也一樣,三年一旬遴選「日本 三大夜景 」,要將白天不懂的黑夜,最吸睛呈現。
「當陽光再次,回到那 太晴朗的國境之南。」若用陽光明媚形容 指宿 ,未免有些過於浮誇,但氣候溫暖宜人,伴隨海岸線的砂蒸溫泉,倒也頗有「日本夏威夷」美稱。位在鹿兒島薩摩半島南端,它曾因篤姬沾光,卻仍算是「鄉下地方」,火車班次不多,遊客也鮮少,反而讓它保有「水光瀲灩晴方好,山色空濛雨亦奇。」絕景,好在造訪時無雨也無雲,真正的體會了南方日陽。
熊本地震雖震垮千年阿蘇神社,但在熊本還有一座阿蘇分靈─人吉 青井阿蘇神社 ,四百年風華不減,讓它成為日本最南端的國寶,亦是熊本現存文化財中,第一個被指定的國寶建築。
唐代詩人白居易在《長恨歌》裡形容「春寒賜浴華清池,溫泉水滑洗凝脂。侍兒扶起嬌無力,始是新承恩澤時。」曖昧地刻畫剛出浴的楊貴妃,膚如凝脂、媚眼秋波,如此國色天香,令唐玄宗也把持不住。
日式庭園小則枯木山水自成一格、大若借景山水,形成「園中有景、景中有園」,但像 仙巖園 這般大剌剌,將硝煙汩汩的櫻島火山當成背景,恐怕踏訪日本名勝中,也只有御船山可以與之「抗衡」。 而這宅邸不單是薩摩藩(鹿兒島舊稱)藩主島津的別墅,更是改變時代的女子─篤姬,在出嫁前居住3年的地方,雖然不是三大名園,卻有著南國獨特氛圍,值得一探。
樹葉上掛著晶瑩的朝露,被清新的空氣環繞的高原早晨,低矮的雲霧從暗紫色變成粉紅色,再漸漸轉換成少女紅顏般的橘色後,漸漸消散,遠方雞鳴及漸近的鳥鳴聲,差不多是太陽該出來露臉的時候。
黛瓦白牆、木造樓閣,坐落山丘的數棟別墅,隸屬精品旅宿山水木 深山山莊 ,直入北阿蘇、黑川溫泉鄉之境──這是我們今晚的落腳處。踏足田隴山川、呼吸雋秀芬芳,啟程,一趟洗盡塵囂的大人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