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大國如烹小鮮,也可以套用在「旅遊」。知名景點可擬青菜蘿蔔,如何炒得活色生香,再三回味?「步履不停」為大家邀請到十年以上從業經驗的 旅遊規劃師 Silvia和資深導遊Shenna現身說法─
Q暖身題,你們是認識10年的好友,請用3個詞形容對方
Shenna:挑食、嗜甜如命、壞媳婦
Silvia:可不可以講跟工作有關的!
Shenna:好啦。頭腦清楚、反應快、數字概念好,很值得信賴。
Silvia:張欣瑜就是行走的百科全書,問她什麼都會,不只帶團的歷史人文地理知識,身體痛找她、電器壞找她,都能解答,冷僻知識王。
Q你們認為台灣和國外旅遊最大差異
不再有「國設」,客人與我們更像共同創作旅程
Shenna:我學生時期就是帶國旅(國內旅遊)出身,中間做過歐洲旅遊、Inbound(帶外國旅客來台灣旅遊),疫情發生後只想說,噢,又回到老本行了。
台灣人出國,會對不同國家有預先的「國設」。比如去瑞士要看阿爾卑斯山、德國要喝啤酒吃豬腳、法國要名牌米其林的浪漫……只要滿足既定印象,並穿插一些亮點,通常客人反饋都不錯。但在台灣沒有「國設」,很難套用既定印象,而要設法找出獨一無二。
有句話說:「旅行是別人的日常、我們的風景。」旅行業是想辦法把不同地區的日常,變成不同層次的風景。
Silvia:國內旅遊的旅客自主性更高、對行程介入程度較高,我們必須了解所有面向、解答客人所有疑難。在台灣,客人只要提出需求,我們就會盡力去滿足,打造一趟舒服、有彈性的旅程。
Shenna:國旅沒有既定規則,有時候你就是要抓住這點,把棘手的事變成優勢。
Silvia:相對的,這些事是我們可以滿足客人的。相較很多市面上的旅遊產品,是沒辦法做到客製化每個人需求。
Q自由行如此普及,旅行社如何吸引客人
提煉一地的靈魂、加入「人」的故事
Silvia:吃跟住是旅行的靈魂,但客人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好吃餐廳,而是更多的體驗跟對話。
很多返鄉青年做在地創生、老屋再造跟觀光農場等,他們對土地有濃厚情感,很懂都市人要什麼,把環境弄得乾淨、漂亮、舒適有sense,由他們帶導覽,往往能讓客人感到煥然一新。
Shenna:這種在雲嘉南、宜花東很多,包含我們行程中的宜蘭小農體驗,整個團隊都是「東漂」(註:極東漁村憶百年行程)過年時全都返回城市。我們希望有更多「人」的元素,加入在地有溫度的故事,讓客人覺得,這不是自己開車來可以看到的花東。
我覺得帶團,就像一本書的導讀。你要讓客人看得懂,如果一本書沒有吸引人之處,如何讓人想翻開?
旅遊規劃師 人物小介紹Shenna│企劃/旅遊規劃師/導遊斜槓女子,精通海內外冷門知識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