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, 旅人映話
comments 2

電影《 一袋彈珠 》 ─ 唯有親情 無以離散

一代彈珠 a bag of marbles

「當戰火來襲,一家人該同進退,還是各自分散以求生?」

「愛,是日日的保護陪伴;還是忍受分離與思念,讓他勇敢獨立?」

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《 一袋彈珠 》,以親情為命題,描述戰爭動盪,一家人兵分三路的戰火求生記,實則對納粹迫害提出最深沉的控訴。

失去父母庇護,如何勇敢求活?

二戰硝煙瀰漫,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,沉痾歷史舊帳,在文學、小說、戲劇中屢屢被搬上大螢幕,前有《帝國大審判》《安妮的日記》《辛德勒名單》撼動人心,後繼者如何拍出新意?

《一袋彈珠》一反悲情基調,以男孩純真的視角,述說這段苦難印記,然而最幽深的黑夜過後,光明在不遠處。含淚離家,是為了更長久的團圓,失去家人羽翼的孩童,要如何與命運機智拼搏?才能再見父母一面?

 「像這樣將性命緊抓在手中不放,你一定能活著離開。」──《一袋彈珠》

故事中男主角喬瑟夫的遭遇,是小說作者喬瑟夫‧喬佛(Joseph Joffo)親身經歷。他在1973年出版、全球銷售達2000萬本的同名小說,寫下的兒時苦難,在歡快恣意的童年,因戰爭一夕長大,嘗盡人生的顛沛流離。二次搬上大銀幕,由擅長諜報片的法國導演克里斯丁‧杜格(Christian Duguay)編導,撲朔緊湊的劇情令人捏把冷汗。

「真正的勇敢是放下自尊,為生命出逃。」小說以這句話為標題,透露故事主旋律是一段亡命天涯的旅程,十歲兄弟的生存冒險,相互扶持的兄弟情,沿途遇上神父、醫生及上校等人,人性光輝與陰暗並存,家國仇恨與血淚交織。

沒有國哪有家?從孩子的視野出發,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被輕輕提起,卻久久低迴不已。

哥哥莫里尼扛起父職,一句「我到世界盡頭都會揹著你。」暖哭觀眾

哥哥莫里斯扛起父職,一句「我到世界盡頭都會揹著你。」暖哭觀眾

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兄弟倆,第一次嘗到「自由」的滋味,也將為自由的代價所苦。

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兄弟倆,第一次嘗到「自由」的滋味,也將為自由的代價所苦。

一袋彈珠 的故事從一顆彈珠說起,孰料此後這對兄弟的人生就如彈珠撞擊,愈發堅韌。

故事從一顆彈珠說起,孰料此後這對兄弟的人生將如彈珠撞擊,愈發堅韌。

顛沛童年,尊嚴與生存的兩難

故事背景為1941年納粹占領法國之後,有一天學校在小喬瑟夫衣服別上一枚黃色猶太星星徽章,爸爸聞言深感不妙,將兩名孩子叫到床前,囑咐他們連夜逃離巴黎,一家人相約在法蘭西自由區會合,中途只能各憑己力,躲過納粹追捕和被抓入集中營的威脅,父親的囑咐言猶在耳:「捨棄尊嚴也要設法活下去。」

原本是幸福的理髮店一家人,因希特勒的種族迫害一夕瓦解。

原本是幸福的理髮店一家人,因希特勒的種族主義一夕瓦解。

其中有一幕令人動容:臨別那晚,父親問小兒子喬瑟夫:「你是不是猶太人?」兒子怯怯地回答:「不是。」隨即迎來父親的一巴掌,直到小男孩臉頰炙熱、雙眼佈滿淚水,決絕地吶喊:「我不是猶太人──!」為止。

猝不及防,喬瑟夫和哥哥莫里斯的童年,就在那一晚結束了。侵略者的步伐在不遠處,兄弟倆被父親催促出門,「啪」的一聲家門打開,帶著報童帽、背著郵差包的兩個小小身影,消失在黑暗之中,留下在窗前怔忪感傷的老父,和未知的迢迢前路。

 「所有人都害怕,所有人都在假裝。」──《一袋彈珠》

未料,一出發就在火車遇上納粹盤查,徒步越過窮山峻嶺才與父母在法義邊界短暫會合,不久義大利與納粹結盟,兄弟倆再度展開逃亡,中途父親被抓入集中營、流亡到法國打工求溫飽……,飢寒交迫、流離失所中只為了將生命緊抓不放。這不只是喬瑟夫一家遭遇,還是千千萬萬猶太民族的血淚烙印,戰爭蹂躪人民令人唏噓。

此趟啟程,兄弟倆只有一個任務──無論如何活下去。

此趟啟程前往達克斯,兄弟倆只有一個任務──無論如何活下去。

車廂遇上納粹盤查,所幸有神父救援,驚險逃過一劫。

車廂遇上納粹盤查,所幸有神父救援,驚險逃過一劫。

從玩著手中彈珠的小男孩,到生命如一顆彈珠流散,猶太醫生囑咐喬瑟夫緊握生命活下去。

從玩著手中彈珠的小男孩,到生命如一顆彈珠流轉四散,猶太醫生囑咐喬瑟夫緊握彈珠活下去。

歷史的真相不該被遺忘,片中一再否認的猶太人身分,實則是身分認同的叩問。電影原名「我不是猶太人」,中譯「一袋彈珠」,取彈珠四散的意象,描繪家人各自奔逃只為了再次團圓。至於結局如何,小兄弟能否挺過戰爭流離?一家人能否如願以償共聚天倫?遺失的「尊嚴」最終能找回來嗎?種種問題,留待大家進影院找尋答案。

現年87歲的作者Joseph Joffo現身片場與演員合照。

現年87歲的作者Joseph Joffo現身片場與演員合照。

圖片提供:捷傑電影

預告請點此

2 Comments

告訴我們你的想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