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
Leave a comment

必麒麟 遊 打狗 150年前,歷史課本沒寫到的台灣長怎樣?

必麒麟 打狗 takau

想知道150年前,歷史課本沒寫到的台灣長怎樣?問 必麒麟 準沒錯。一如電視劇《斯卡羅》所描繪的,這名穿著蘇格蘭裙、帶著長獵槍的英國青年,能通曉泉漳潮粵客五種方言及北京話,和每個階層都能做朋友,下至販夫走卒、上到清朝官員,與高山原住民結拜為兄弟,是公認的「台灣通」。劇中的必麒麟看似吊兒郎當,彷彿李仙得的小跟班,歷史上的他英雄出少年,因為迷戀東方文明,來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當水手、 打狗 當海關,先後接觸樟腦、肉桂跟茶葉等生意,離台前執掌南台灣首要商行,還曾叱吒新加坡,留下牛車水一條因他命名的「必麒麟街」。

就連1867年「羅妹號」事件發生後,美國人李仙得來台「喬」事情,也選中必麒麟當翻譯,兩人四度到瑯嶠,與斯卡羅總頭目卓杞篤,簽下曾象徵台灣主權獨立的和平條約「南岬之盟」。

遊走政商、膽識過人的必麒麟,也利用公務及閒暇全台跑透透:從恆春、打狗、安平到淡水,但凡有規模的聚落都有他的足跡。在燠熱的南島旅行,漂亮肥美的鳳梨、龍眼、番荔枝跟芒果等熱帶特產,大大滿足這位遠道而來的西方饕客。

他形容台灣府是「昆蟲學家的樂園」,也曾到日月潭觀光,大讚「湖水在熱帶氣氛的綠色原野中,有如一片晶瑩剔透的玻璃」又被稱之玻璃湖(Polisia)。離台後,垂垂老矣的他提筆寫下《歷險福爾摩沙》(Pioneering in Formosa,又譯《發現老臺灣》),紀錄曾與這塊土地共享的苦難與美麗。

高雄的馬卡道族,為阻止倭寇及海盜,在家園周圍種刺竹林,漢人音譯為 打狗

從 打狗 到高雄,日本人的「哈瑪星」

從必麒麟的遊記中,清領後期的打狗躍然紙上:「內港裡可以看見形形色色漢人捕魚用的怪異漁船…這座城市主要由漁民組成,偶爾可看見外國人的半歐式住宅。到處都是竹林和印度榕樹林,即使在荒蕪的沙地上也不例外。」

短短不到半世紀的功夫,打狗從淳樸的漁業小城,變成日本人眼中的潛力商港;必麒麟離開後,日本人旋即因《馬關條約》來到台灣,並把打狗港設為南台灣運糖、香蕉基地,再以境內京都市的「高雄」幫打狗取了個雅名(題外話,歷史上還有個「打貓」,即現在的民雄)。

一時間巨輪雲集、商船絡繹,高雄港取代淤塞的安平港成國際港口,港口突出的三角地「哈瑪星」,即日文濱線的意思,因串聯商業漁市運輸的濱海鐵路,拔升為海陸總樞紐。

巡航海陸二路,熱帶雨林與巨輪港灣

哈瑪星與旗津、鹽埕一帶曾風光無雙,蔚為日治時代繁榮中心;而今旅人沿著高雄港海路巡航,可以緬懷這段光榮歲月。

自替裕仁皇太子(昭和天皇)慶生而改名的壽山、英國在台第一座打狗英國領事館、伴隨1863年打狗開港所興建的旗後燈塔等。或走陸路重遊當年的愛河,划著獨木舟駛入必麒麟眼中,南國熱帶雨林的夢。

告訴我們你的想法